为适应地基压缩性差异等因素而设置的垂直缝称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5~25米。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处;(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变化处;(3)长高比不合要求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设置距离不同,规范规定如下:对于框架、框架-剪力墙:装配式75米,现浇(外墙装配)65米,现浇(外墙现浇)55米;剪力墙:外墙装配65米,外墙现浇45米。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是针对有可能造成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例如地基土质不均匀、建筑物本身相邻部分高差悬殊或荷载悬殊、建筑物结构形式变化大、新老建筑相邻(或扩建项目)等等,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沿结构全高,包括基础,全部断开。这样可以使得结构的各个独立部分能够不至于因为沉降量的不同,又互相牵制而造成破坏。不过除了设置沉降缝以外,不属于扩建的工程还可以用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等方法来避免不均匀沉降;或者在施
规范规定如下:对于框架、框架-剪力墙:装配式75米,现浇(外墙装配)65米,现浇(外墙现浇)55米;剪力墙:外墙装配65米,外墙现浇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