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这个吧,主要还是在于你想怎样设计和开发那块地,种植设计说明书:种植设计说明作为种植设计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论述植物种植施工的要求。应根据具体项目编写。种植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种植设计构思和苗木总体质量要求。2)种植土壤条件及地形的要求,包括土壤的pH值、土壤的含盐量以及各类苗木所需的种植土层厚度。3)各类苗木的栽植穴(槽)的规格和要求。4)苗木栽植时的相关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北京地方性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开放式绿地设计、封闭式绿地设计、和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
居住区绿化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的机动车出入口。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杨陵区一小区设计依据有 杨陵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出的设计邀标文件。 杨陵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蟠桃居住区地形图”及居住区相关* *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 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 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五个组团 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 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 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 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 2.功能、结构形式 居住区西侧为商业金融用地东侧为防护绿地而南北侧均为居住用地。为了合理布置居住区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小区西侧沿城市道路布置商业而将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院等公建布置于沿绿地的西侧力图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中间设有大面积中心绿地五个居住组团环绕绿地布置设我简单的金融服务部门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3.交通组织 规划地块北侧西侧为为市支路西侧南侧为城市次干道。区内道道路系统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三小区路红线宽 14 米组团路宽 8 米宅间小路宽 3 米。为了减少*对区内居民的影响停车场主要设为地下有指示性标志组团路为通过式与尽端式相结合。小区路设为经典的“问号”型为避免过分单一相应的组团路与宅间小路设计为多种样式或与小区路相呼应或与之形成对比尽可能地形成韵率感增加节奏感。 4.住宅布局 小区内住宅建筑以小区路为分界分为若干个组团 为分满足其日照间距 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 住宅多为近南北向布置 且采用了北高南低的方式充分节约土地及空间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布置虽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多种组合与围合方式 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 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5.公建布局 小区的构成形式是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成为其构成的基本元素。 照常理应是每个组团都应有比较完整的公建来配套 但这样存在两个矛盾 一是一些居住区级的公建如果单放在一个组团里其它组团的居民使用起来势必不太方便 但每个组团都配置齐全了又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二是若把公建都均匀地布置在各个组团里整体布局又显得太散居住区里没了聚的力量。 因此设计中每个组团在配置了满足其必需的公建前提下 小区级的公建集中布置。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居住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 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 位于小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居民提供了休闲、 聚会的好地点。力求使每个组团居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小区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 四附录 1.规划用地平衡表 2.经济技术指标表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参考 1.用地平衡表 项目 用地面积公顷 人均用地面积 平方米/人 14.82 5.39 3.50 3.23 占地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道 路 用 地 公 共 绿 地 6.60 2.40 1.56 1.44 55 20 13 12 2.经济技术指标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第 1 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 2 条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下表控制。 总 计 12.00 26.95 100 项 目 居 住 户 数 居 住 人 口 总 建 筑 面 积 住 宅 建 筑 面 积 公 建 面 积 住 宅 平 均 层 数 人 口 毛 密 度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容 积 率 停 车 率 总 建 筑 密 度 绿 地 率 计 量 单 位 户 人 万 m2 万 m2 万 m2 层 人/hm2 万 m2/hm2 万 m2/hm2 万 m2/hm2 % % % 数 值 1272 4552 14.50 12.20 2.30 11.6 369.0 1.01 1.85 1.21 40 24 30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道路宽度 建筑高度 24-50 米 10 8 6 5 小于 24 米 5 4 3 0 大于 50 米 15 15 15 15 40 米以上 30 米以上--40 米 20 米以上--30 米 20 米及以下 注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第 3 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 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10 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 4 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 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 10 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第 5 条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 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 3 米。 第 6 条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第 7 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 3 米。 第 8 条 具体建筑工程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需同时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