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4米的高度,只能再间隔出来一个1600 高度的,保持主层高度2400高度,那么顶部高度1600,不是很舒适的一个层面。
从民用建筑结构上说,不论是建筑物的寿命上,还是其它性能指标上,当然是砼结构的比钢结构的好。但是:要加结构层,是应当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变更设计后,直接加一层砼结构层是标准的,合理的(结构上节点)。你的这种情况,房子交工后想做结构层的现在很多,市面上有专做这个工程活的,(叫后置筋法)。但是,从严格上说,不论怎么做,其结构的合理性都是不理想的,虽然可以使用,但对承重墙(承重构件)造成损伤是肯定了的。且
从民用建筑结构上说,不论是建筑物的寿命上,还是其它性能指标上,当然是砼结构的比钢结构的好。但是:要加结构层,是应当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变更设计后,直接加一层砼结构层是标准的,合理的(结构上节点)。你的这种情况,房子交工后想做结构层的现在很多,市面上有专做这个工程活的,(叫后置筋法)。但是,从严格上说,不论怎么做,其结构的合理性都是不理想的,虽然可以使用,但对承重墙(承重构件)造成损伤是肯定了的。且
打墙好像不按面积算,我建议你应该去请两个工人帮忙,日结就300多。
笔筒埙要几十到几千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