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具工业最早起源于上海.上海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城市,使用现代灯具也最早,约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规模使用电灯.
1921年,民族工商业者胡西园等试制成功第一只国产白炽灯,并于1923年买下甘肃路德商奥本公司电器厂,聘任奥本为工程师,开设中国亚浦耳电器厂,成为上海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开设的电光源企业.1929年,甘镜秋等民族工商业者又创立华德电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真空长丝灯泡.
随着白炽灯生产的发展,其他光源产品也相继问世.1927年,许石炯试制小电珠成功,并在闸北东洋花园开设公明电珠厂,生产日月牌、光荣牌2.5伏、3.8伏小电珠、圣诞泡.产品畅销长江流域及华北一带.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民族灯具工业遭受到国外洋品牌及国内落后势力的双重压榨和排挤,再加上灯具工业缺乏赖以生存的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解放前中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拥有灯泡厂,而且这些灯泡厂大多经营困难,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成立后,我国现代灯具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中国现代灯具发展的初潮.在这一段时间里,一大批新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和装修向当时的灯具行业提出了挑战,并刺激着灯具工业的发展.
这时候中国灯具工业再不仅仅只能生产普通白炽灯泡、马路弯灯、机床灯、舟灯、工地投光灯、照相灯、舞台打光灯、日光台灯、轧床灯等,而是不断研制出更先入更现代化的灯具.这其中既有环境安定,*对于灯具行业的支持有关,又与当时照明行业的实际需求有关.
1954年,上海建造“中苏友好大厦“,配套灯具由上海3家灯具厂承制.经过将近1年的努力,灯具企业*出大型吊灯、壁灯、吸顶灯等各类灯具.那盏高耸塔尖、不变形、光色好的五角红星标志灯,就是当时这个临时工场*成功的.这些灯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灯具工业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之后,在*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大型建筑的灯具承制过程中,国产灯具继续得到发展,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入水平.到了50年代后期,上海灯具行业还为一艘现代化大型外*伊里奇号生产过船用配套灯具.这批灯具在工艺上不仅要求具有国际水平,而且还得经受十分严格的产品检验.上海灯具行业的职工怀着为国争光的精神,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至60年代初、中期,上海在全国首先形成一个*、完整、协作配套的灯具行业.
这一时期上海灯具工业的发展是全中国现代灯具工业发展的代表和缩影,除了上海外,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各大城市也相继建立灯具厂,中国现代灯具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时期,除了大量灯具厂拔地而起外,灯具产量大幅增加外,中国在光源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63复旦*电光源研究室和亚明灯泡厂年我国第二代光源荧光高压汞灯.此后,第一盏氢灯、第一盏氪灯、金属卤化物灯相继问世并量产,中国电光源产业因此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上海对中国电光源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提到中国电光源产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电光源产业的每一项科研成果几乎都和蔡祖泉有关.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领域“---电光源,着手研制国内的第一盏光源--高压汞灯.同年,复旦*电光源小组成立.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
从1949年到1965年,中国灯具工业获得了突飞猛入的发展,灯具产量急剧增加,灯具种类大大丰富,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入水平.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电灯快速普及的时期,城市开始普及电灯照明.
然而,中国灯具工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年*时期灯具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使原本基础薄弱的灯具工业遭遇停滞的命运.这样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灯具发展的新一**才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