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能帮您解答! 由*或立法机关颁布的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和体例一般分行政实施部分和技术要求部分。行政实施部分规定建筑主管部门的职权,设计审查和施工、使用许可证的颁发,争议、上诉和仲裁等内容。 技术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物按用途和构造的分类分级;各类(级)建筑物的允许使用负荷、建筑面积、高度和层数的限制等;防火和疏散,有关建筑构造的要求;结构、材料、供暖、通风、照明、给水排水、消防、电梯、通信、动力等的基本要求(这些部分通常另有专业规范);某些特殊和专门的规定等。有些*的大城市还制定与建筑设计规范平行的火*区域规范和分区规范。前者规定市区由于防火要求不同而对区内建筑物提出的技术要求,后者规定不同区域内的建筑功能类型以及对建筑物高度等的限制。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商品房的质量质疑越来越多。作为*强制标准的*,为商品房质量、住宅标准的各方面提供了*强制标准。如下:中华*共和国*标准住宅建筑规范Residential building codeGB 50368—2005主编部门:中华*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3月1日中华*共和国建设部公 告第38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标准《住宅建筑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住宅建筑规范》为*标准,编号为GB 50368—2005,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共和国建设部2005年11月30日内容前言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84号(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规范是主要依据现行相关标准,总结近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照发达*通行做法制定的第一部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的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外部环境、建筑、结构、室内环境、设备、防火与疏散、节能、使用与维护。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 加 单 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部消防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袁振隆王有为童悦仲林建平涂英时陈国义(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玮华 刘文利 孙成* 张 播 李引擎 李娥飞 沈 纹林海燕林常青 郎* 洪泰杓 胡荣国赵文凯赵 锂 梁 锋 黄小坤 曾 捷 程志*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1.0.3 住宅建设应因地制宜、节约*、保护环境,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1.0.4 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基本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5 住宅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尚应符合经*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住宅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2.0.2老年人住宅house for the aged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2.0.4 套 dwelling space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e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2.0.6 绿地 green space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2.0.7公共绿地publicgreenspace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2.0.8绿地率greeningrate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一、结构部分1.1超长桩、桩基,承载力必然很大,桩长应该相对较长,会有超长桩的问题1.2深基坑支护基础埋深必然很深,地下室会有好多层,需要做深基坑支护。1.3、高标准人防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一般会做要求做人防工程,搞不好还会弄个核五级。1.4、大体积混凝土一般200多米的超高层,剪力墙厚度都会做到1米以上了,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问题。1.5、高标号混凝土应用底层的混凝土标号必然相当高,如何保证强度也是问题。1.6、型钢混凝土应用可能要涉及到型钢混凝土的问题,型钢混凝土节点的施工,相对也是比较复杂的。1.7高层建筑抗风风荷载取值,按照什么标准,尤其是300米以上部分的抗风设计1.8超高层顶部位移控制1.9抗震设计北京:规范管理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时间:2007-03-05 09:12 来源: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网 阅读: 1038次 从3月1日起,北京新建的高层建筑、体型不规则的建筑等,都必须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专项审查。日前,北京市建委下发通知对此进行了要求。北京市建委表示,拟建重要建筑项目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其抗震设防应当满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向该市建委提出专项报告。在接到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全部申报材料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市建委负责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书面专项审查意见,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建设单位。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必须进行修改。此外,通知还要求,拟建重要建筑项目需要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如果直接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且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没有规定又没有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依的,建设单位应当联合施工单位制定“三新”应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请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专家进行论证。二、建筑2.1风压与外窗高处装修要考虑风压作用,窗玻璃都要相应加强。2.2消防设计建筑高度超出250M的民用建筑采用的特别防火要求,要提交*消防主管部分组织专题切磋论证。超高层建筑产生火*,扑救难度更大,成灾成果重要。在超高层修建防火设计历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新的题目。于是正确运用规范,采取先进的防火技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宁至关重要。
①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②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 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设计和建造房屋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核算,重视经济领域的客观规律,讲究经济效果。房屋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来。 ④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精神上的感受。 ⑤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是总体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单体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例如原有建筑的状况,道路的走向,基地面积大小以及绿化等方面和拟建建筑物的关系。新设计的单体建筑,应使所在基地形成协调的室外空间组合,良好的室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