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一般多用条石、片石、卵石、砖等砌筑,以防止山坡塌垮及泥土下滑。挡土墙砌筑高矮不同,可分高挡土墙(5米以上),中挡土墙(2~4米),低挡土墙(2米以下)及高、中、低多级层次四种类型。挡土墙通常有宽窄不一的栽植槽。利用这有限的栽植槽进行绿化,绿化可采取乔木,灌木、藤本等相互结合,植物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园林植物或当地野生植物。如黄葛榕、臭椿、夹竹桃、紫茉莉、构树、地锦等。
护坡绿化设计规范:1、施工预备 设安全防护区:施工现场四周,禁止行人、车辆通过,界定安全防护区,在施工场地两头举措措施工标志。 根据施工安全*纵规范要求,选择安全防护措施,搭设钢管脚手架,下铺毛竹脚手片,上挂防护网,或从山顶下悬绳子,系安全带施工。脚手架搭设按脚手架搭举措措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现场施工职员配戴安全帽及必要的劳保器具。 2、功课面清理 清除功课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尽可能将功课面平整,以利于客土喷播施工,同时增加功课面绿化效果。保证施工前功课面的凹凸度均匀为±10cm,最大不超过±15cm;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回填或以植生袋装土回填,以填至使反坡段消失为准,有前提的可在功课面上每隔一定高度开一横向槽,以增加功课面的粗拙度,使客土对功课面的附着力加大。 若岩石边坡本身不不乱,应该采用预应力锚杆锚索进行加固处理。 3、截、排水沟施工 功课面排水系统得设置是否恰当和公道直接关系到功课面植被的生长环境,对于长、大边坡,坡顶、坡脚以及平台均需要设置排水沟。并根据功课面水流量的大小考虑是否设置坡面排水沟。 4、铺网、钉网 采用高镀锌棱形铁丝网或高强塑料加强土工网,网孔规格为5cm×5cm。岩石处用风钻或电钻按1×1m间距梅花形布置锚杆和锚钉。锚杆长90-100cm。锚钉长约15-40cm。挂网施工时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邻两卷铁丝网(土工网)分别用绑扎铁丝连接固定,两网交接处至少要求有10cm的重叠,锚钉每平方米不少于5只。网与功课面保持一定间隙,并平均一致,。较陡岩面处,可用草绳按一定距离环绕纠缠在网上,以增加附着力,使客土厚度得到保证。挂网可以使客土基质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持久的整体板块。 5、客土喷播 客土喷播前浇水潮湿坡面,将泥炭、腐殖土、草纤维、缓释营养肥料等混合材料经由专用机械的搅拌后喷播在铁丝网上,厚度为2—8cm。因为基质水分丧失会造成基质厚度不够,一般要求*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25%。 6、喷播植物* 根据施工功课面泥土或岩面性质、当地天气前提、施工季节,并结合各种植物生长特性选择植物的*,并增加当地类似地貌功课面上的乡土树种*,使次生植被在今后的数年内逐渐与天然生态植被融合,不显人工雕琢的痕迹。 乔、灌木*用80℃热水(含浸种剂)浸种1天,草本植物*在喷播前浸种1-2小时使*吸水潮湿即可。 将处理好的*与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菌肥等经由喷播机搅拌混匀成喷播泥浆,在喷播泵的作用下,平均喷洒在工作功课面上。 7、笼盖 为保证多雨季节,植物*生根前免受雨水冲洗;严寒季节,植物*和幼苗免受冻伤害;以及正常施工季节的保温保湿。要求采用无纺布(或稻草帘)笼盖、并力求仔细,这样可防早期无纺布被风*跑,其目的一是预防成型后的功课面被雨冲洗;二是可保温保湿,促进植物的生长。 8、养护治理 植物*从出芽至幼苗期间,必需浇水养护,保持泥土潮湿。从开始坚持天天早晨浇一次水(炎热夏季迟早各浇水一次),浇水时应将水滴雾化(有前提的地方可以安装雾化喷头),随后随植物的生长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并根据降水情况调整。 在草坪草逐渐生长过程中,对其适时施肥和*病虫害,施肥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喷播完成后一个月,应全面检查植草生长情况,对生长显著不平均的位置予以补播。
路基防护工程:K0+120~K0+194、K0+290~K0+340、K3+280~K3+430采用浆砌片石护砌,其中K3+280~K3+430段采用1:1.75放坡,其余采用1:3缓坡。M7.5浆砌片石用量共计642立方米。1、准确测量放线,控制好护坡位置,保证厚度。2、砌筑用的片石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理干净。薄片不得使用,最小边长及中部厚度不小于15厘米。3、路基浆砌片石护坡用坐浆法施工。4、砂浆配合比用重量比,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试验人员提供的配合比,用搅拌机拌制砂浆。砂浆应具有适当的和易性。5、浆砌片石时砌块间砂浆饱满,粘结牢固。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砌体表面平整,尺寸符合要求。6、砌体勾缝采用凸缝,勾缝前清除表面粘结的砂浆、灰尘、杂物,并湿润表面。勾缝砂浆为1:3水泥砂浆,勾缝嵌入砌缝内2厘米深。缝槽深度、宽度不足时,凿够深度、宽度后在勾缝。勾缝宽度一致,不得空鼓、脱落。7、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及时洒水覆盖养生7~14天。8、施工过程中,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概述能够保持结构物两侧的土体、物料有一定高差的结构称为支挡结构。支承路堤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建筑物称为挡土墙。支挡结构在各种土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铁路、公路工程中可以用于支承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支承桥台台后填土,以减少土石方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水利、港湾工程中支挡河岸及水闸的岸墙;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的地下连续墙等。随着大量土木工程在地形复杂地区的兴建,支挡结构愈加显得重要。支挡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安全。挡土墙各部位的名称如图10-1所示,墙身靠填土(或山体)一侧称为墙背,大部分外露的一侧称为墙面(或墙胸),墙的顶面部分称为墙顶,墙的底面部分称为墙底,墙背与墙底的交线称为墙踵,墙面与墙底的交线称为墙趾。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称为墙背倾角,一般用表示,墙踵到墙顶的垂直距离称为墙高,用H表示。挡土墙的类型划分方法很多,根据墙体自身的刚度可将其分为柔性挡土墙和刚性挡土墙;根据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将其分为重力式(包括衡重式)挡土墙和轻型挡土墙;根据挡土墙在路基横断面上的位置可分为:路堑挡土墙、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山坡挡土墙、抗滑挡土墙、站台挡土墙等;根据建筑材料可分为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等;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可分为一般地区挡土墙、浸水地区挡土墙与地震地区挡土墙等。由于一些地区石料丰富,使得石砌重力式和衡重式挡土墙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不同地区的条件和发展新技术的需要,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挡土墙,如:悬臂式、扶臂式、板桩式、锚杆式、锚定板式、竖向预应力锚杆式、加筋土式和土钉式等新型挡土墙。随着生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将会有一些新的结构形式不断图10—1挡土墙各部分名称路基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1)陡坡地段;(2)岩石风化的路堑边坡地段;(3)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4)可能产生坍方、滑坡的不良地质地段;(5)高填方地段;(6)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7)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的地段;(8)为保护重要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在考虑挡土墙设计方案时,应与其他工程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例如,采用路堤或路肩挡土墙时,常与栈桥或填方等方案进行比较;采用路堑或山坡挡土墙时,常与隧道、明洞或刷缓边坡等方案作比较,以求工程技术经济合理。第二节重力式挡土墙一、概述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时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当墙背只有单一坡度时,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直线形墙背可做成俯斜、仰斜、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称为俯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称为仰斜,墙背垂直时称为垂直;折线形墙背有凸形折线墙背和衡重式墙背两种,如图10-2所示。a)俯斜b)仰斜c)垂直d)凸形e)衡重式图10-2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如图10-3所示,所以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其墙身断面较仰斜墙背时要大,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利用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凸形折线墙背系由仰斜墙背演变而来,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之间设有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力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了墙身的稳定。由于采用陡直的墙面,且下墙采用仰斜墙图10—3地面横坡对墙高的影响背,因而可以减小墙身高度,减少开挖工作量。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必须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施工养护的方便与安全。1.墙身构造重力式挡土墙的仰斜墙背坡度一般采用1:0.25,不宜缓于1:0.30;俯斜墙背坡度一般为1:0.25~1:0.40,衡重式或凸折式挡土墙下墙墙背坡度多采用1:0.25~1:0.30仰斜,上墙墙背坡度受墙身强度控制,根据上墙高度,采用1:0.25~1:0.45俯斜,如图6-4所示。墙面一般为直线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墙趾处的地面横坡,在地面横向倾斜时,墙面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横向坡度愈大影响愈大。因此,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时也可采用直立;地面横坡平缓时,墙面可适当放缓,但一般不缓于1:0.35。图10-4挡土墙墙背和墙面坡度仰斜式挡土墙墙面一般与墙背坡度一致或缓于墙背坡度;衡重式挡土墙墙面坡度采用1:0.05,所以在地面横坡较大的山区,采用衡重式挡土墙较经济。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与下墙的高度之比,一般采用4:6较为经济合理。对一处挡土墙而言,其断面形式不宜变化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并且应当注意不要影响挡土墙的外观。混凝土块和石砌体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5m,混凝土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4m。路肩挡土墙墙顶应以粗料石或C15混凝土做帽石,其厚度不得小于0.4m,宽度不小于0.6m,突出墙外的飞檐宽应为0.1m。如不做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堑墙,应选用大块片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在有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应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片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在一般地区及寒冷地区,采用M7.5水泥砂浆;在浸水地区及严寒地区,采用M10水泥砂浆。在缺乏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可用C15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建造;在严寒地区采用C20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线路养护及行人的安全,路肩挡土墙在一定条件下,应设置防护栏杆。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根据地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需设置沉降缝。在平曲线地段,挡土墙可按折线形布置,并在转折处以沉降缝断开。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设计中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合并设置,沿线路方向每隔10~25m设置一道,如图10-5所示。缝宽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2m,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图10-5沉降缝与伸缩缝2.排水设施挡土墙排水设施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中的水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排水措施有:(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3)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如图10-6所示。泄水孔的尺寸可视泄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0.05m×0.1m、0.1m×0.1m、0.15m×0.2m的方孔或直径为0.05m~0.1m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予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则为1.0~1.5m,孔眼应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0.3m;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0.3m。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泄水孔应有向外倾斜的坡度。在特殊情况下,墙后填土采用全封闭防水,一般不设泄水孔。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泄水孔。图10—6挡土墙泻水孔及反滤层若墙后填土的透水性不良或可能发生冻胀,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m的高度范围内,填筑不小于0.3m厚的砂加卵石或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层。既可减轻冻胀力对墙的影响,又可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同时起反滤作用。反滤层的顶部与下部应设置隔水层。3.防水层为防止水渗入墙身形成冻害及水对墙身的腐蚀,在严寒地区或有浸水作用时,时常在临水面涂以防水层:(1)石砌挡土墙,先抹一层M5水泥砂浆(2cm厚),再涂以热沥青(2~3mm);(2)混凝土挡土墙,涂抹两层热沥青(2~3mm);(3)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常用石棉沥青及沥青浸制麻布各两层防护,或者加厚混凝土保护层;一般情况下可不设防水层,但片石砌筑挡土墙需用水泥砂浆抹成平缝。4.基础埋置深度挡土墙一般采用明挖基础。当地基为松软土层时,可采用加宽基础、换填或桩基础。水下基础挖基有困难时,可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冻胀的影响、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挡土墙基础置于土质地基上时,其基础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埋置深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按所处环境条件分为一般地区挡土墙、浸水地区挡土墙和地震地区挡土墙等。一般地
预留一排钢筋,支模,浇筑。图纸上有说明。主要起挡土作用,要求不高。不影响结构。这主要看侧面土压力,要进行抗倾覆计算,即使加柱子也不能保证!
1.2挡土墙的材料质感挡土墙材料一般用自然山石,通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节省费用。自然石材和贴面的质地、色彩、组合构成了挡土墙的细部美感。石材和贴面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挡土墙所在的空间的整体景观,原则是协调统一。人为景观为主的环境,往往用贴面,如
首先,要搞清楚挡土墙的样式。是重力式还是衡重式,是仰斜还是俯斜?如果是重力式仰斜挡土墙,那么墙后的排水井在排水时的确可能造成挡土墙开裂。装好模板,做好支撑,模板内面刷上脱模剂。按设计要求留好预埋件和预留孔管。先浇注一层素混凝土(适当厚度,所用混凝土强度
首先,要搞清楚挡土墙的样式。是重力式还是衡重式,是仰斜还是俯斜?如果是重力式仰斜挡土墙,那么墙后的排水井在排水时的确可能造成挡土墙开裂。装好模板,做好支撑,模板内面刷上脱模剂。按设计要求留好预埋件和预留孔管。先浇注一层素混凝土(适当厚度,所用混凝土强度
挡土墙使用过程中,一般不是沉降起到变形控制作用,而是伸缩缝。因此04J008挡土墙图集要求每隔10~20米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宽度20~30m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者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200mm。且需要设置排水泄水措施。挡土墙的沉降缝和伸缩缝通常都一并设置,不加区分,即一缝起两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