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建设的意义摘要安置房属于保障性住房的一种,也是国家民生工程的一项。安置房建设目的是进一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以及被拆迁住户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那么,安置房建设的意义是什么呢?安置房建设的意义一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安置房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安置房建设的意义二安置房投资力度加大,将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整的政策目标,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安置房建设的意义三安置房投资本身便对经济有着可观的拉动作用,安置房的大量推出,将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较低的成本便可“居者有其屋”,而不必为了买一套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从而可“腾出”钱来改善生活,释放出更多的国民消费力,扩大内需。安置房建设的意义四大规模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意味着住房保障制度的调整,不仅事关着楼市,还将影响到金融市场、经济机构,甚至于发展理念。这些年,商品房垄断的住房市场,地方的土地财政积重难返,扭曲的发展观不仅由此引发**拆迁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还严重挤压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空间,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安置房建设,以民生为导向,可以给畸形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鼓励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规模加速推进安置房建设,还有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当然,安置房建设的意义不仅只有上述几点,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推进安置房建设的不断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安置房建设意义重大,相关部门需提起重视。
第一,对地方政府而言,现有的宏观制度框架对保障房的建设激励较多,而对分配供应缺乏激励。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障房“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制度层面探求一些原因。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和配套都能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因而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开工和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因严厉的调控政策而陷入相对低迷之时,为弥补市场化商品住房开工量减少而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愿更加强烈。相比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供应,不仅不能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做出直接贡献,反而容易因准入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受到负面评价。为此,有的地方政府宁愿让保障房暂时空置,也不希望因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得到保障房而备受舆论批评。在这种局面下,保障房开工建设的突飞猛进和供应分配的战战兢兢就会形成鲜明对比,也就必然造成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快于供应速度。第二,现行的住房保障政策使供应与需求不相匹配,从而遏制了保障需求的释放。普通商品住房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使供应与需求相匹配,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与配售基本上排斥了市场机制,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进行。在缺乏相对完整的住房状况数据的条件下,行政配置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使住房需求与供应相匹配。具体而言,保障需求主要包括“谁需要”、“需要什么”、“能力如何”等问题。首先,对于保障对象的认知,我们现在只有一个不太精准的框架,缺乏完整的图景。其次,对于保障对象的具体需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显示机制。
一、存在的问题1、房源缺口较大。我县“六普”城镇人口为108000人31950户,按23%的保障面,“十二五”期间应保障24840人7350户。我县于2011年9月-11月在全县开展了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调查登记,调查登记户数为7827户,调查登记保障量占城镇总户数的24%。2008年-2013年,我县实际建设保障房5548户。2014-2015年,我县还需再建设2279套保障房,随着城镇人口
第一,对地方政府而言,现有的宏观制度框架对保障房的建设激励较多,而对分配供应缺乏激励。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障房“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制度层面探求一些原因。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和配套都能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因而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开工和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因严厉的调控政策而陷入相对低迷之时,为弥补市场化商品住房开工量减少而对地方
第一,对地方政府而言,现有的宏观制度框架对保障房的建设激励较多,而对分配供应缺乏激励。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国内不少一二线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障房“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制度层面探求一些原因。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和配套都能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因而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开工和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因严厉的调控政策而陷入相对低迷之时,为弥补市场化商品住房开工量减少而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愿更加强烈。相比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供应,不仅不能对地方经济的增长做出直接贡献,反而容易因准入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受到负面评价。为此,有的地方政府宁愿让保障房暂时空置,也不希望因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得到保障房而备受舆论批评。在这种局面下,保障房开工建设的突飞猛进和供应分配的战战兢兢就会形成鲜明对比,也就必然造成保障房的建设速度快于供应速度。第二,现行的住房保障政策使供应与需求不相匹配,从而遏制了保障需求的释放。普通商品住房是通过市场机制来使供应与需求相匹配,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与配售基本上排斥了市场机制,主要依赖行政手段进行。在缺乏相对完整的住房状况数据的条件下,行政配置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使住房需求与供应相匹配。具体而言,保障需求主要包括“谁需要”、“需要什么”、“能力如何”等问题。首先,对于保障对象的认知,我们现在只有一个不太精准的框架,缺乏完整的图景。其次,对于保障对象的具体需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显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