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尽管有水厂的消毒处理做保障,但在传输过程中,往往又易滋生二次污染。所谓二次污染,是指自来水经过水厂的处理后,在水管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是一些水管老化出现的铁锈等杂质和自来水厂*制剂消毒后的副产物。 自来水二次污染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很普遍,为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美国和*等发达*的家庭里,都会使用水龙头过滤器—— 一种活动式的简便过滤装置。而在我国,水龙头过滤器的使用被很多家庭忽视。水龙头过滤器吸附能力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剂就会饱和,不仅去不了杂质,反而会释放出新的污染物来。一是输配管网对水质的污染 从自来水厂出来的水。尽管经过各种处理,但仍存有一部分有机物和游离*结合形成致癌前体物三卤甲烷,另一方面成为微生物再繁殖的培养基,重新繁殖的微生物常年在输配管道中形成生物膜,膜的老化与脱落引起用户水的嗅和味、色度的增加,并且这管网上的微生物渐渐对消毒剂产生了抵抗力,不易被*灭,更增加了终端自来水微生物的数量。国外在自来水管网表面残留和冲洗下来的颗粒沉淀物上已检出细菌种类多达21种。 二是输配管网系统中,中间水箱二次污染严重 据统计上海市,中间水箱有7万个,广州市中间水箱有11万多个,其他城市数量也不少。由于长期*露空间,密封不严,管理不善,这些水箱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的繁殖污染水质。广州每年都有家庭自来水中发现红虫的报道,就是由中间水箱引起的。另外,在个别中间水箱中有的还发现过*老鼠、*猪等,这些腐烂动物的尸体会增加水体的恶臭味和*腥味。 对自来水二次污染的预防及去除成为目前国际、国内对于提高自来水水质关注的焦点。我们目前推广的终端自来水的深度*处理及分质供水方式是消除自来水二次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在我国,自来水传统生产工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部分水厂还停留在“絮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的基础上。为什么在水源污染日益恶化的今天,经常还会看到关于“自来水是安全的“、“是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等内容的报导呢?因为我们至今对自来水的检验还是沿用*1985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本标准至今已沿用15年,而国外发达*一般对标准3-5年就要修订一次。我国的现行标准规定有35项,其中有机物指标只有六项。1992年WHO制定的水质标准已达135项。在有毒有害的指标中我国的指标制定的比较宽松。现行标准中重点考虑了水的感官指标(色、嗅、味等)和微生物指标以及控制水源性疾病方面,对水源有机物污染的指标重视不够。目前城市给水处理普遍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受其净水功能的限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低。因此,如果说自来水合格也只能是低标准合格。
希望我的回到能帮到您:自来水在管道输送中会产生污染。自来水二次污染是指水厂净化处理的合格水质,通过向用户供水过程中的输送,贮存以及干净供水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导致供给用户的水质不合格(或水质明显下降)的现象。二次污染的实质是污染物再次进入水中,其判断标准是:原本合格的水这对为不合格的水; 某项或某些指标值虽然合格,但其值明显发生变化。白开水的二次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一方面,水的溶解能力极强,大多数物质都能够溶解在水中,只是溶解度有所判别; 另一方面,水是良好的化学反应媒介,许多化学反映都可以在水中完成; 另外,中性的水极适应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存。因此,净化后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在输水、贮存和用水环节中都面临着二次污染的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监督*显示,全国3671份二次供水水质的合格率为80.8%,常规主要超标中除微生物和*外,普遍出现铁、浑浊度、*眼可见物的超标情况。 管道输送过程的污染自来水厂输水环节的二次污染主要来自于自来水管网的污染。自来水注入地下供水管网,经过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到达用户末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达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地下输配水管网就像一个巨型的反应器,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竹等多种作用下,输配水管村都会发生消毒剂衰减与消毒副产物生产,腐蚀与金属溶出、微生物生长等一系列复杂变化,从而产生潜在的水质风险。当出厂水中的消毒剂(余*)余量过低时,细菌可能在管道中孳生造成水中致病菌的超标,容易引起相关疾病。另外管网设计不合理,末端管经过大,在用水低峰时管道内流速极低,甚至长期停滞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水质较出厂时下降。我国大城市的输配水管道多是20世纪五六十看您安装的,半个世纪的氧化和腐蚀,加之年久抢失修,管网渗漏高达20%以上,有的高达40%,干净污染严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36个城市的调查表明,自来水出厂水经管网输送到用户,水质合格率下降可达20%左右。
自来水管道污染原因:1:首先是水源地遭受污染,导致水厂的进水指标不合格.2:水厂管理不力,导致的二次污染.3:管道安装维护不力导致的沿程污染物渗漏.4:用水点管理不善导致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