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兰养殖方法:
1.栽培:可用肥沃疏松的土壤,加入少量的禽粪或豆饼屑做基肥。
2.施肥:对肥料的需求不大。
3.光照:可以经常给它晒晒太阳。
虎皮兰养殖方法还是很简单的,楼主只要记住它抗干旱,喜温,耐阴,忌积水就行啦。
注意事项:
①在栽种或分藕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好种藕的顶芽,勿使受到碰伤。
②容器要适当大些深些。
③要给予充足的阳光。
④要根据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掌握供水量。
⑤要注意适量施肥。碗莲喜肥,若缺少肥料,则生根长叶缓慢,缺乏生机。
⑥若出现叶片长得过多过密时,可适当摘去部分叶片,以利植株呼吸透气。也有助于着花。
方法/步骤
【分株繁殖】:它是睡莲的主要繁殖方法,于每年春季3~4月份,芽刚刚萌动时将根茎掘起,用利刀分成几块。保证根茎上带有两个以上充实的芽眼,栽入池内或缸内的河泥中。
睡莲的种植技巧
【播种繁殖】:将黑色椭圆形饱满的种子放在清水中密封储藏,直至第二年春天播种前取出。浸入25~30℃的水中催芽,每天换水,两周后即可发芽。待幼苗长至3~4厘米时,即可种植于池中,保证足够的水深。
睡莲的种植技巧
3
【选好栽培土】:睡莲性喜腐殖质丰富、肥沃的粘性土壤。因此,栽培要选用长期淤积在河内或塘内的淤泥为好。
4
【选择好种茎】:睡莲多采用分株法栽培。种茎选择的好坏,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一环。种用的地下根状茎,要选取生长旺盛健壮、无损伤、带有新芽的一段,切成6~10厘米长的段块。
5
【适当浅栽】:种用地下茎如果入泥过深,一是泥土温度偏低,二是氧气贫乏,不利于早生快发,栽培深度一般保持地下茎上的新芽与土面相平为适中。
6
【光照充足】:睡莲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潮湿、通风良好的气候。采取盆缸栽培的睡莲,一定要置于光照充足的位置,让其接受全光照。
蘑菇渭北旱腰带地区,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季节变化快,可提前播种,时间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关中平原一带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当然,有窑洞,果窖的菇农,可在麦草收获后就能堆积发酵,7月底就可以播种,8月下旬就能收获.玉米秆收获后,待玉米秆干后,能进行第二轮播种,用截断玉米秆+牛粪,12月-元月播种,越冬,春季3月开始出菇,5月底前结束.经试验产量和质量近似麦草.
黄丽养殖注意事项:
1、水分:在盆土全部干燥或干透后浇透水,浇水时要防止积水,注意水少喷到叶片及茎部,防止因水湿而腐烂。
2、温度:生长适温为15~28℃左右,夏季30℃以上或冬季低于5℃植物缓缓进入休眠。
3、施肥:施肥较少,一般选择市场已经稀释过的仙人掌液体肥,注意肥水勿接触到肉质叶片为好。
4、土壤:要求疏松、透气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可选择泥炭土、培养土和粗砂的混合土来栽培。
注意事项:
植物叶面勿喷水,盆土保持偏干,切勿积水容易导致植物腐烂,夏季应放在通风透光处养护,忌阳光暴晒。
榆叶梅别名小桃红、榆梅、鸾枝。属蔷薇科李属。原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南至江苏、浙江等省,俄罗斯、中亚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干旱阳坡及半阳坡的林缘灌木丛中。
榆叶梅为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5米。枝紫褐色,粗糙。单叶互生,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厘米,边缘有不等重锯齿,先端渐尖,常3裂。花先叶开放,1-2朵生于叶腋,花径2-3厘米,单瓣至重瓣,粉红色或白色。核果近球形,直径1-1.8厘米,红色,有毛。花期4月份,果熟期8月份。要求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中性至微碱性较肥沃而疏松的沙壤土为佳。它耐旱耐寒,但忌涝,所以要种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每年秋末冬初剪除枯枝、徒长枝,对过长的枝也要剪短和疏枝,促使来年开花繁茂硕大。花后可施追肥一次,要注意蚜虫、红蜘蛛危害。
虎皮兰喜光,所以应将其置于向阳处养护,但光线太强时,则应置于阴处或半阴处养护,以免其叶色变暗、发白,影响观赏价值。虎皮兰喜温暖,其生长适温是20~30℃,低于13℃即会停止生长,而在冬季虎皮兰养护温度不可低于10℃,否则其根部会发生腐烂,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万寿菊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干旱。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空气相对温度在60-70%,冬季温度不低于5℃。夏季高温不高于30℃。万寿菊为喜光性植物,充足阳光使万寿菊矮壮,花色艳丽。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种植薰衣草土壤的排水性要良好,熏衣草比较喜欢干燥的环境,不耐潮湿,楼主养殖时千万要记住不要经常性的浇水,更不能积水,应保持通风。每年都需要修剪的,这样子才会生长旺盛,其实薰衣草的种植很简单,楼主只要记住,日照对薰衣草的生长相当的重要、浇水时要谨慎就行啦。
薰衣草栽培可以用播种或是扦插的*。播种可在每年的春季(3~6月)或秋季(9~11月)进行,发芽天数约15天。如果是从花店买栽种好的盆栽,也可自行扦插繁植,可以选择顶芽(约5㎝~10㎝),将底部2节的叶片去除,插水2小时后再扦插於土中,约2~3星期就会发根。扦插的介质可用2/3的粗砂混合1/3的泥炭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