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流程也是很简单的。A.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鼓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米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20。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米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个砖处。B.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C.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D.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1.施工顺序施工放线——基槽开挖——检查轴线、标高——浇垫层砼——养护——砌条石基础——地圈梁2.施工工艺(1)地槽开挖采用人力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过程中其土石方应及时运至现场指定位置放置,严禁场内土石方乱弃。(2)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3)垫层砼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
提到地圈梁,是条基,顶多基础宽0.8-1米左右。如果是带坡屋顶5.1米,在屋面板下无其他梁处墙上均设圈梁,所有房间纵横墙上都布置。如果不带坡屋顶高度,在5.1米墙体中间标高2.5米处还多加设一道圈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构造柱,圈梁与构造柱拉结成整体。地圈梁设置于正负0.000标高下,可以设置在标高-0.060处,可以兼备防水防潮的作用。对于单个构件要算的话,用TSSD或MorGain,手算都可以。
如果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内如果超过4米高度要增加一道圈梁 。一般圈梁设置在砖混结构的房屋中比较普遍,主要是为了抗震而设;民用建筑的房屋其圈梁按楼层设置,一层一道圈梁,通常设置在门窗顶部,主要为了节省门窗上部过梁的设置,如果房屋楼层过高要增设一道(圈梁上部墙体到上层楼面高度超过下部高度时) 。
1、基础: 一般是条基或筏基。开挖基槽或基坑→基础垫层→基础钢筋、模板→基础混凝土→基础砌砖→基础构造柱、地圈梁→回填土。 2、主体结构: 顶板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现在预制很少用了。一层砌砖→一层构造柱钢筋、模板→一层构造柱混凝土→一层圈梁、现浇板钢筋、模板(预制板结构只做圈梁、做完后安装预制板)→一层圈梁、现浇板混凝土→二层砌砖………二层圈梁、现浇板混凝土→顶层砌砖………顶层圈梁、现浇板混凝土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而框架结构则对墙体大部可以改动。 1、基础工程 2、主体结构施工 3、构造柱、圈梁施工 4、预制板安装
1、基础:;;;;;;;;一般是条基或筏基。开挖基槽或基坑→基础垫层→基础钢筋、模板→基础混凝土→基础砌砖→基础构造柱、地圈梁→回填土。2、主体结构:;;;;;;;;顶板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现在预制很少用了。一层砌砖→一层构造
地基基础常用加固方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基础补强注浆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等。 墙体常用加固方法
砖混结构设计要点: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