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成****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吗?为什么?你对**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有何建议
说的好,但是就是做的不好,
如何评价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西方国家是否存在保障性住房?如果存在,那么他们是如何保证住房的建设质量的?
人造贫民窟。
如何评价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西方国家是否存在保障性住房?如果存在,那么他们是如何保证住房的建设质量的?
人造贫民窟。
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第七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点提到: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新国五条第4条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全面落实2020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
目前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建设标准:保障房建设标准一:公租房百套房需有30个车位集中新建保障性住房宜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并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当规划无要求时,机动车停车率应符合下列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30%,也就是说如果有100套房需设置30个停车位;廉租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10%。保障性住房中非机动车和作为经营手段的机动运输车辆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该标准结合各地调研数据,并参照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按照保障性住房的不同类型,提出机动车停车率的设置下限。保障房建设标准二:商品小区配建保障房不低于10%保障性住房坚持集中建设与配建相结合,鼓励配建,宜以小区、组团、单栋的规模进行规划。而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中可规划建设一定比例的普通商品房、配建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经营管理,以促进资金平衡。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应不低于住房总建筑面积的10%;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比例应不低于住房总建筑面积的15%。
目前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固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但在商品房开发中“配建”,从法律角度来看,很多地方都有待商榷。一般情况下,商品房中“配建”的保障房都要无偿或者按照政府定价移交给政府。如果按商品房总量的10%来计算,全国一年6万亿元的商品房销售总额,保障房的市场价值就达到6000亿元。
目前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建设标准:保障房建设标准一:公租房百套房需有30个车位集中新建保障性住房宜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并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当规划无要求时,机动车停车率应符合下列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30%,也就是说如果有100套房需设置30个停车位;廉租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10%。保障性住房中非机动车和作为经营手段的机动运输车辆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该标准结合各地调研
目前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商品房如何配建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建设标准:保障房建设标准一:公租房百套房需有30个车位集中新建保障性住房宜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并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当规划无要求时,机动车停车率应符合下列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30%,也就是说如果有100套房需设置30个停车位;廉租房的停车率不应小于10%。保障性住房中非机动车和作
(一)强化计划管理,保障用地落实为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有效落实,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计划管理,超前安排。1.科学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计划)、棚户区改造规划,科学编制市、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对纳入当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要采取措施落实具体地块。2.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确定后,要在市县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切实保障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用地总量不低于住宅用地总规模的70%。3.实行计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要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和相关主要媒体将供地计划向社会公布,以接受社会对计划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同时,市县要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二)改进和加强审批管理,保障及时供地1.?改革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城市建设占用农用地实行的是分批次报批。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保障各项建设及时用地,国土资源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城市建设用地由原来的分多次审批改为每年年初一次性审批,大大缩短了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时间。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改革,有效保障了保障性住房用地的落实。2.?严格审查把关,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中,必须把保障性住房用地的落实作为审查重点。凡依法报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必须将住宅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单独列出。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总量达不到申报住宅用地总量70%的,不予审查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早做安排,及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三)严格供地政策,规范供应管理1.?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必须以划拨方式供应。但对其中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对于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要在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约定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总面积、套数、套型面积标准以及政府收回、回购的条件和交房时间等,以确保配建的落实。对在城镇规划区外单独选址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征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规范保障性住房用地合同管理。保障性住房项目供地时,要及时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并在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总面积、套数、套型面积标准等内容。对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必须将保障性住房的总面积、套数、套型面积标准以及政府收回、回购的条件和交房时间等写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3.有效控制项目用地规模。具体供地时,要合理控制单宗土地规模,以缩短开发建设周期,原则上每宗地的开发建设时间不应超过三年,确保土地供出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形成住房供应。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应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配套、按“净地”分块供应,以增加土地供应的宗数,防止开发企业“圈占”土地。4.加强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用地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原则上实行原地改建,不扩大占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不得突破当地规定。异地改建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补充耕地义务。(四)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政策实施1.加强计划实施管理。省级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统计制度,实时跟踪管理,对计划落实不力、执行情况较差的市、县,要及时查找原因,督促落实。2.加强供后土地开发利用监管。要求市、县必须建立对已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的动态巡查、跟踪管理制度。对没有按合同约定开工建设和竣工的,要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开工、限期完成开发,对未按处理意见进行整改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其参与土地竞标活动购置新的土地。目前,国土资源系统已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已供各宗土地开、竣工情况的动态监管。3.严禁改变土地用途。禁止借保障性住房用地之名,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后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商业性开发,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用途的,应由政府收回土地,另选地块供应。相关部门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销售的管理,严防企业在销售环节将保障性住房转变为商品住房。
一、购买资格 根据京建发〔2013〕510号文件规定,按照限购政策规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的家庭,可以购买自住型商品住房。符合条件的家庭只能购买一套自住型商品住房。 二、优先购买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优先购买: (一)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含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其中单身人士须年满25周岁。 (二)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轮候家庭。 三、套型面积和价格标准 自住型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最大套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销售均价,原则上按照比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价格低30%左右的水平确定。 四、销售和登记管理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办理自住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或者现房销售备案手续前,应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网站和销售现场公示房屋套数、户型、价格等信息。公示期不少于15天。购房家庭应当在公示期内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购房申请。对申请购房家庭的资格审核,按照本市住房限购相关规定执行。 (二)自住型商品住房项目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后,由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向符合购房资格的申请人销售。选房顺序,由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公开摇号确定。摇号应当进行全程公证,并接受所在区县建设房管部门的监督。 (三)自住型商品住房进行房屋权属登记时,登记部门应将房屋性质登记为“自住型商品住房”。 五、转让管理 自住型商品住房购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原则上5年内不得转让。 购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5年以后转让的,如有增值,应当按照届时同地段商品住房价格和该自住型商品住房购买时价格差价的30%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购房人将自住型商品住房转让后,不得再次购买自住型商品住房。 六、处罚措施 对通过隐瞒家庭住房状况、伪造相关证明等方式,弄虚作假,骗购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家庭,一经查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与其解除购房合同,购房家庭承担相应经济和法律责任,且5年内不得在本市购买住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