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腻一:巧设合同猫腻。混淆材料笼统报价,混淆概念多算费用是个别家装公司惯用的伎俩。签约时将某一材料笼统报价计算,施工时更换单项材料,从中赚取差价。此外,还炮制一些不实际或可多种解释的条款,借以金蝉脱壳。2.猫腻二:低报价招揽业务,开工后再增项。个别装修公司在客户要求报价时,先删减项目给出低于其他公司的报价,形成“低预算“吸引购买者签单。在施工过程中,再把删减的项目作为增项,把钱涨回来,形成”高决算“。完工后,购买者发现,结算的费用比预算要高出许多。3.猫腻三:设计师故意增项,多拿提成。有的设计师在接单后,为了多拿公司的提成,不顾购买者家中的实际情况,故意增加装修项目:如不需做隔断的地方添个隔断,没必要吊顶的地方吊顶等等。通过一番“设计”后,装修报价大幅高于原预算。4.猫腻四:材料采购以次充好。在包工包料的装修中,个别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5.猫腻五:谎报测量面积。个别装潢公司在施工面积上谎报、多报,如在计算涂刷墙面乳胶漆时,没有将门窗面积扣除,或者将墙面长宽增加,以增加装修预算。期望这些能对你有用,题主觉得我回答得好就采纳吧。
装修常用陷阱一:拆项(项目名称)把一个项目拆成几个项目,单价下来了,总价却上去了,这种陷阱是装修公司常用的伎俩。例:把贴墙面砖拆成墙面基层处理和贴墙砖两个项目把乳胶漆项目拆成墙面批腻子和刷乳胶漆两个项目把马桶安装项目中的三角阀和金属软管单独列成二个项目装修常用陷阱二:单位变换把原本应该按平方米报价的项目改为按米报价例:门套通常装修公司都按只报价,但有些装修公司却按米报价,这样一只门套就变成了5米,单价下去了,总价却上去了。装修常用陷阱三:工程量上玩手脚很多公司都常用工程量做陷阱,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如:乳胶漆不扣除门窗洞口的面积厨房、卫生间墙地砖按满铺计算,而贴的时候却只贴眼睛看的见的地方,至于橱柜背面就不贴了有些还故意算错,多报工程量,待发现时以预算员计算错误应付了之有些是故意少报工程量,以低价谈下合同,工程做了一半,以以前计算错误,要求增加付款装修常用陷阱四:主材单价玩花样不用价格很明的名牌产品,而用没名气的产品替代,让购买者不清楚价格装修常用陷阱五:报高辅料价格购买者对主材研究比较详细,对辅料价格就不清楚了,装修公司就常用辅料设计陷阱。如:乳胶漆辅料报价6元/平方米,而实际价格在2元/平方米以下装修常用陷阱六:主材和辅料价格不分开报装修公司常用这个伎俩浑水摸鱼。如:地板200元/平方米,含辅料,那装修公司可能只拿150元/平方的产品用上去,还美其名曰还没算你辅料价格呢装修常用陷阱七:重复计算门安装是已计入铰链,地板安装时已计入地板钉,然后在最后再加了一个项目“小五金”,3000元,要预算员说是哪些材料时,回答却不知然,这是前几年小装修公司常用陷阱,现在用的少了。建议楼主找信得过的装饰公司
装修猫腻现象一:报价低,实际支付狂涨很多时候大家去装修公司谈装修的时候,都会有有个超低的预算单,但最后发现实际支付的价格远不止那么多。很多时候在装修过程中,会通过施工项目的增加变相的加价,购买者在前期一定要仔细查看装修项目是不是都纳入预算了,保证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装修猫腻现象二:抬高基材价格有的家装设计师会以拿回扣为目的,和经销商串通抬高基材价格。在装修过程中,一定不能盲目的相信设计师的推荐,最好是到建材家具市场去了解相关产品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装修猫腻现象三、合同签订草率,细节不清很多时候业主在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一些隐蔽的工程,可能合同中说的很含蓄,到时候施工的时候有可能造成共同偷工减料,业主还要多付冤枉钱。拿到正式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细化装修的详细需求,装修工期等,以免后期出现有理说不清的情况。装修猫腻现象四、把优质品掉包成次品很多时候装修业主也会遇到送货上门的产品不是自己定的产品。在这方面,业主要关注,在产品送货上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不是与自己当初所选取的货品一致,检验产品发票,合格证书以及产品质量问题。
样板间的首要功能就是展示,肯定把美观放在首位。一般都是利用小尺寸的家具、不装门等等来营造空间大设计合理等的错觉,还有一些重要的水电管道肯定都是不做的,这些东西影响美观,做好又费心力,一个样板间装修公司是不会那么上心的。
一、大包不明确材料标准在进行装修服务的过程中,大包的方法省事省时间,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包含关系,只有总价标准,却在很多详细的材料目标上不明确。二、人工费用不拉明细人工费用是装修中一个大项,有总价的包含关系,但是却不说明哪里需要多少,这时候承包服务的过程中,人工花得多少,价格合理不合理,就很难说得清。三、预算价包括内容不够在进行房屋装修的过程中,预算总价的包含关系,还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总价。总价让客户心动,这只是一个环节。看看总价包括的内容是不是齐全,才是重点。